>>您當前位置:首頁 -> 專題 -> 2023 ->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 -> 沿著總書記足跡 感悟思想偉力
        沿著總書記足跡 感悟思想偉力|幸福生活是奮斗出來的
        2023-06-08 07:55:08   
        2023-06-08 07:55:08    來源:寧夏日報

        006.jpg

        6月3日,從空中俯瞰紅寺堡區弘德村,映入眼簾的是一幅美麗鄉村新畫卷。 記者 王曉龍 攝

          開欄的話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寧夏,擘畫“建設美麗新寧夏 共圓偉大中國夢”的藍圖,賦予寧夏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重大使命。

          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寧夏日報今起開設“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沿著總書記足跡 感悟思想偉力”欄目,記者沿著總書記視察寧夏的足跡,進行深入調研報道,翻臺賬、看變化,帶著問題尋找答案,全面展示“總書記怎么說,我們就怎么做”的具體成效。

          6月初,記者再次走進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過的吳忠市紅寺堡區紅寺堡鎮弘德村、固原市原州區彭堡鎮姚磨村,實地探訪當地村民脫貧致富的生動實踐,體驗村民們通過奮斗創造出的好日子,感受我區鄉村振興日新月異的變化……

          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是弘德村和姚磨村干部群眾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動力,更激勵著全體塞上兒女不斷奮勇向前,用雙手創造幸福生活。時間在變、形勢在變,方向不變、堅持不變,繼續走好新的長征路,就要牢記諄諄囑托、不負殷切期望,以昂揚的斗志、無畏的勇氣、踏實的行動,把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變成寧夏大地的生動現實,就一定能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不斷取得新的更大成績,在新征程上一路高歌、闊步前行。

          殷切囑托

          2016年7月,在固原市原州區彭堡鎮姚磨村,習近平總書記側重了解了黨員示范帶頭和能人大戶帶動、發展冷涼蔬菜種植產業幫助農民脫貧的情況。他看工作展板、看蔬菜瓜果,同種植大戶和務工群眾交流,向他們詢問土地流轉的具體操作和無公害種植的基本要訣,同他們一起算投入產出賬。習近平總書記希望村黨支部增強聯系群眾、服務群眾、凝聚群眾、造福群眾功能,激勵和幫助群眾更有信心、有決心、有恒心地克服困難,實現致富夢想。

          2020年6月,在吳忠市紅寺堡區紅寺堡鎮弘德村村民劉克瑞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鄉親們搬遷后,更好生活還在后頭。希望鄉親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發揮自身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用自己的雙手創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6月3日,在位于紅寺堡區紅寺堡鎮弘德村的吳忠興民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細紗車間內,一排排自動化紡織機器高速運轉,紡織工人忙碌地穿梭其間。

        冷涼蔬菜產業這“盤”菜,讓姚磨村村民看到了前景,也看到了“錢景”。

          6月初,記者再次走進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過的吳忠市紅寺堡區紅寺堡鎮弘德村、固原市原州區彭堡鎮姚磨村,實地探訪當地村民脫貧致富的生動實踐,體驗村民們通過奮斗創造出的好日子,感受我區鄉村振興日新月異的變化……

          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是弘德村和姚磨村干部群眾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動力,更激勵著全體塞上兒女不斷奮勇向前,用雙手創造幸福生活。時間在變、形勢在變,方向不變、堅持不變,繼續走好新的長征路,就要牢記諄諄囑托、不負殷切期望,以昂揚的斗志、無畏的勇氣、踏實的行動,把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變成寧夏大地的生動現實,就一定能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不斷取得新的更大成績,在新征程上一路高歌、闊步前行。

          向總書記報告

        尋找鄉村振興的“幸福密碼”

          時光如駒,又到6月。

          2020年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赴吳忠市紅寺堡區紅寺堡鎮弘德村考察脫貧攻堅工作,他進農家、訪民生,與村民嘮家常、問冷暖,了解他們的生活和收入情況,勉勵鄉親們發揮自身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用自己的雙手創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一句問候,暖人心窩;一聲囑托,激勵奮進。3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懷下,弘德村1300多戶村民用勤勞的雙手,描繪出一幅平安、富足、喜樂的幸福畫卷。

          同樣的畫卷,鋪滿寧夏山川。在六盤山下、黃河岸邊、麥苗青青的沃野里、機器隆隆的廠房內,笑容掛在每個人的臉上,鄉村振興的號角催人奮進。

          幸福不是“等靠要”,幸福要靠雙手來創造。

          2016年7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固原市原州區彭堡鎮姚磨村了解當地發展冷涼蔬菜種植產業幫助農民脫貧的情況,他肯定了村黨組織帶頭人和致富帶頭人幫助群眾脫貧致富的做法,希望大家克服困難,實現致富夢想。

          如今,彭堡鎮的“追夢人”用殷實的生活對總書記的牽掛作出了回應,原州區把“冷涼菜”做成了“熱產業”,捧回了“中國(西部)冷涼蔬菜之鄉”的金字招牌,用高品質贏得了國內高端蔬菜市場的好口碑。

          又是6月,同村不同景。

          近日,記者探訪總書記牽掛著的那片土地那些人,從他們熱氣騰騰的日子中,從看似無奇的小事里,解鎖寧夏鄉村振興的“幸福密碼”。

          “四輪”和“兩輪”

          在弘德村寬展的村道上,兩輪電動車是當之無愧的“主角”。

          清晨時,樹蔭下,載著孩子的電動自行車從一座座整齊的小院里推出來,一輛挨著一輛,匯成兩股車流,奔向村小學和幼兒園。在學校門口放下孩子,這些電動車又迅速分散,朝著不同的廠區駛去——十幾分鐘甚至更短時間后,電動車的主人們將在不同的崗位上,開啟忙碌的一天。

          為什么電動車這么普遍?弘德村黨支部書記任軍解開“謎團”:“很多人習慣將小轎車保有量作為衡量農村是否富裕的‘硬指標’,可在弘德村,這項指標不能客觀反映村民的生活質量。實際上,弘德村七成以上的農戶家購買了汽車。近幾年,8家農業企業入駐弘德村,加之漸成規模的工業園區、幫扶車間,村民出了‘家門’進‘廠門’,省去了路上奔波。幼兒園、小學就建在家門口,村道修得寬又平,道路兩旁樹成蔭,騎電動車比汽車更方便快捷。”

          “四輪”顧了面子,“兩輪”為了“里子”,只有兼顧了足夠的經濟實力和對生活的充分自信,才能既“充實里子”又“不失面子”。

          39歲的鄭環環是寧夏弘鑫達塑料工業有限公司生產主管,單位離家騎車5分鐘,月薪3500元,“10年前,做夢都想不到會有這一天。”

          2012年,鄭環環全家從固原市原州區張易鎮遷至弘德村時,愛人外出務工,她還和在老家一個樣,侍奉公婆、照顧兒女,整日圍著鍋臺轉。“不記得從什么時候起,很多企業選址弘德村,身邊相熟的姐妹中陸續有人進企業當工人,上班顧家兩不誤,每月還能領工資,在家說話更有分量,腰板兒都挺直了。”鄭環環征得家人同意,人生第一次上了班,“感覺就是不一樣。雖然最初每月工資只有1000多元,可那是自己掙來的,不用再為買油鹽醬醋手心向上問家人要錢,這是從未有過的踏實”。

          從普通女工到生產主管,鄭環環通過不斷努力,實現了收入幾連跳,完成了從農民到工人的身份蛻變。“愛人在外務工,我倆工資合起來,年收入十幾萬元,家里有房有車,有‘四輪’也有‘兩輪’。”鄭環環說,雖然窮日子早就翻了篇,可這幾年人的心里還是會有細微變化,“之前攢點錢,趕緊添置汽車、拾掇房屋,生怕別人不知道我們的日子過好了;現在手里有錢,就想著多學點技術充實自己,把日子過得更有底氣”。

          “冷門”和“熱搜”

          6月4日早晨,原州區細雨綿綿,氣溫低至14攝氏度。彭堡鎮姚磨冷涼蔬菜生產基地科技大棚外,一輛雙橋貨車等候多時,幾名工人忙著裝車,一筐筐鮮脆欲滴的娃娃菜即將告別“故里”,3個小時后,它們將被整齊地碼放在西安的市場,有別于市場里來自其他地區的蔬菜,“固原冷涼蔬菜”的品牌效應讓它們贏在起跑線上,價格自然“高人一等”。

          彭堡鎮黨委副書記桑瑞云為品牌代言:“固原地區溫度冷涼、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得天獨厚的氣候優勢造就了蔬菜質地脆嫩、纖維少、口感好、品質高、耐儲藏的優點。每年夏季,全國多數蔬菜主產區氣候炎熱,菜品質量普遍不佳,此時正是固原冷涼蔬菜集中上市的好時機,‘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打好時間差,冷涼蔬菜在全國高端蔬菜市場上獨領風騷。”

          廣州江南果菜批發市場是全國乃至東南亞果菜銷量最大的批發市場,對入場蔬果質量要求嚴苛,固原冷涼蔬菜不僅被邀請入市,還有專門的銷售專區。

          誰能想到,這個在全國各主要城市精品蔬菜“熱搜榜”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品牌,曾在它的“出生地”一度受冷。

          吳磨村與姚磨村相鄰而居,兩村同根同源,村民們都曾熬過黃土里刨食的苦,也都因發展冷涼蔬菜過上了令人羨慕的好日子。“10年前,村里只有零零星星幾百畝芹菜,鄉親們甩不掉舊觀念,覺得只有種糧食心里才踏實。”吳磨村黨支部書記王升回憶,奇怪的是,當時總有外地客商開著貨車來拉菜,地里的芹菜還留不夠自家吃的。

          “咱們的芹菜為啥供不應求?”王升決定走出去尋找答案。不看不知道,原來,在西安、廣州、成都等市場,來自六盤山腳下的芹菜美譽不斷、一“菜”難求,價格普遍高出同類產品。王升回家鄉,試著增加種植品類,才發現這塊“聚寶盆”里幾乎啥菜都能種、種啥都“美氣”。“不能再守著‘金飯碗’,過著窮日子。”王升決定成立合作社,鼓勵村民種植蔬菜,從地里掘“金”。

          吳磨村的“種菜計劃”與原州區產業發展規劃不謀而合,各村蔬菜大棚如雨后春筍,高品質的冷涼蔬菜在市場上贏得了好口碑,也為當地村民蹚出了致富路。

          “2016年7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姚磨村,肯定了我們發展冷涼蔬菜產業的路子,并為我們未來做大做強指明了方向。”桑瑞云說,此后,當地干部群眾信心更強、干勁更足,村民收入更豐、腰包更鼓。

          “年收入二三十萬是‘毛毛雨’,超過百萬才剛起步。”王升說,這“盤”菜,讓村民看到了前景,也看到了“錢景”。

          “勁頭”和“奔頭”

          2020年6月,劉志濤大學畢業,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回家鄉發展。“我跟父母說了想法,他們非常支持。媽媽說,現在的紅寺堡和過去大不一樣,年輕人回來,發展的空間很大。”時間一晃,劉志濤在紅寺堡飛地牧場工作已滿3年,月收入超過5000元。“同學們從最初的不理解,到現在的很羨慕。”劉志濤說,“很多同學給我打電話,讓我講講現在農村的真實情況,我說你來親眼看看吧,廣闊天地,任你翱翔。”

          “劉志濤的選擇不是個例。”任軍說,近幾年紅寺堡區教育發展很快,僅弘德村每年就有二三十個孩子考上大學。這2年,村子周邊企業聚集,工作機會多、發展前景好,過去從村里“飛”出去的金鳳凰,如今陸續“飛”回,為鄉村振興貢獻智慧和力量,“初步統計,回家鄉發展的大學生已有六七人。”

          遠在西吉的王升也有同感,吳磨村常住人口這2年持續增長,“過去靠天吃飯,很多人覺得生活無望,紛紛外出打工。如今村里產業旺、村民掙錢忙,出去的人又都回來了。”

          風景優美、前景廣闊,美麗鄉村不僅引才回流,還吸引來城里的姑娘嫁入農家。

          馬秀花大學畢業,娘家在新疆伊犁。出嫁前,她是街坊鄰里夸贊的“俏姑娘”,嫁到寧夏的弘德村,她是家里家外一把手的“巧媳婦”。“我從新疆嫁到弘德村,父母沒收一分錢彩禮,還塞給我們幾萬元,讓我們把小家的基礎打牢靠。”馬秀花說。

          移民村里、六盤山下,所訪之處皆笑顏。農民日子有奔頭、生活有勁頭,鄉村振興的“幸福密碼”藏在他們樸實的話語里、會心的笑容里、奮斗不止的汗水里。

          對話

        弘德村黨支部書記任軍:用勤勞的雙手把日子越過越好

          6月的羅山腳下,綠意盎然,生機勃勃。說起吳忠市紅寺堡區紅寺堡鎮弘德村3年來的變化,弘德村黨支部書記任軍難掩笑意,他說:“2020年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我們村察看村容村貌,留下深情寄語。這些年,我們時刻不忘總書記囑托,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把日子越過越好。”

          3年來,結合弘德村人多地少,周邊農業企業多的實際情況,弘德村不斷優化產業格局,村民們不僅能夠在家門口就業,收入也在增加。“我們村6700多畝耕地全部流轉給2家農業企業發展現代農業,年土地流轉費收益達357萬元。為老百姓增加一部分收入的同時解放了大量青壯年勞動力,這些人既可以外出務工,又可以通過‘反租倒包’模式繼續在農業企業務工。”任軍介紹。

          日子富了,村民的生活也要過得舒適。在弘德村,習近平總書記“更好生活還在后頭”“用自己的雙手創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的殷切囑托,成為任軍團結帶領全村黨員干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引航燈”。近年來,弘德村開展“廁所革命”,新建并完成驗收水沖式衛生廁所1259座;砌護院落圍墻、拆除違章建筑、整治村莊衛生、管護整治成效;大幅提升衛生、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主干道路提升改造、村莊綠化、人居環境提升等項目紛紛落地……“這兩年,村里大力開展環境整治,人居環境有效改善,環境美、村莊美、庭院美、田園美全面提升,真是一年一變樣、三年大變樣。”望著鱗次櫛比的村舍,干凈整潔的巷道,任軍感慨道。

          弘德村不僅要讓產業不斷興旺,下一步還要發展旅游業。“我們希望結合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的‘打造塞上鄉村樂園’的目標,盤活‘鄉愁資源’,發展鄉村旅游。”任軍滿懷憧憬地說。

          養殖基地、生產車間、田間地頭……處處都是村民們忙碌的身影和幸福的笑顏。任軍說,因為黨的好政策,他們搬離了大山,因為總書記的深情厚愛,他們不斷努力奮斗,摘掉了窮帽子,向著更好的日子邁進。現在全村人都憋著勁要為更加美好的新生活繼續奮斗。

        姚磨村村民郭少玲:自己日子好了也要去拉別人一把

          6月是蔬菜育苗的好時節,固原市原州區彭堡鎮姚磨村村民郭少玲在蔬菜大棚里忙碌著。“還記得2016年,總書記在冷涼蔬菜基地,同種植大戶和務工群眾親切交流,了解我們的‘致富經’和在生產中遇到的困難。”回憶起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郭少玲難掩心中的激動。

          這些年,郭少玲時刻牢記總書記囑托,通過不斷學習掌握了種菜的“門道”,還逐漸對田間管理、市場銷售等“入了門”。“第一次種菜,不知道如何合理施肥、澆水,芹菜葉子上有病害斑點,不知道咋處理,就拍照找專家咨詢、學習。”為了降低種菜成本,郭少玲到原州區周邊市縣學習育苗技術。“現在自己育苗,成本可節約一半以上。”郭少玲在一次次學習中,慢慢掌握種菜技術和病蟲害防治知識。姚磨村第一批日光大棚建成后,郭少玲率先承包了2棟大棚,開始學習種植葉菜。從大田露地種植到經營日光大棚,郭少玲樣樣精通,已經成長為獨當一面的種菜能手。

          村民們提起郭少玲也是贊不絕口。她不僅通過奮斗讓自家的日子越過越好,還當起了“致富帶頭人”,前后共帶動幫扶了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我家買了房、買了車。日子好起來的同時,我心里一直記著總書記的話,想著自己日子好了,也要去拉別人一把。”聽著村民們的贊嘆,郭少玲不好意思地解釋道。

          “我們村能有今天的好日子,除了黨的政策好,村民勤快好學也是一個原因。”如今的姚磨村挺直了腰桿,成為遠近聞名的現代化萬畝蔬菜基地,家家戶戶種蔬菜。生產的冷涼蔬菜暢銷上海、廣東等地,還出口越南、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我將牢記總書記囑托,和村民一起靠自己的雙手創造更好的日子。”望著一排排嫩綠的小菜苗,郭少玲聊到今后的計劃,打算學習種植一些高檔蔬菜,把增收的鏈條拉長,讓日子越過越紅火。

          蹲點隨筆

        感恩奮進,不辜負總書記深情厚望

          這一路,一幕幕場景不斷轉換:有鄉村企業車間的機器轟鳴、有葡萄園里的綠意盎然、有蔬菜大棚里的生機勃勃、有鄉村美景的恬靜優雅……

          這一行,一張張面孔躍然眼前:忙碌的村干部們踏實勤奮、嘗到致富甜頭的鄉親們笑容燦爛、回家鄉創業的年輕人神情專注、衣著靚麗的農村女性對未來生活充滿期待……

          我們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聽,踩著不一樣的泥土,感受著弘德村和姚磨村完全不同的地域特點,看著兩個村天翻地覆的變化,聽著村民們對總書記滿滿的感恩。回顧這一路走來的艱辛不易,村民們對黨中央、對習近平總書記的感恩之情更加熾熱。

          我們永遠不會忘記習近平總書記對寧夏的特別牽掛,對貧困群眾的一往情深,對寧夏發展寄予的殷切厚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百忙之中兩次親臨寧夏視察,為群眾的幸福生活謀長遠計、為地方發展求根本策,溫暖話語、真摯感情、無疆大愛,讓全區各族群眾如沐春風、倍受鼓舞,極大增強了全區干部群眾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幸福生活已經翻開新的篇章,我們要始終銘記總書記對寧夏的好、對各族人民的好,始終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接續奮斗、不懈奮斗、永遠奮斗,不辜負總書記深情厚望,用自己的雙手創造更美好的生活。(記者 秦 磊 尉遲天琪 王曉龍 文/圖)

        【編輯】:姚振國
        【責任編輯】:趙虎
        【寧夏手機報訂閱:移動/聯通/電信用戶分別發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亚洲日韩v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无码亚洲人成影院| 在线亚洲午夜片AV大片| 亚洲成a人片在线网站| 亚洲男人第一av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69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永久在线 |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毛片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首页|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久亚洲裙底偷窥综合| 亚洲一本综合久久| 亚洲神级电影国语版|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777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国产综合专区| 亚洲狠狠成人综合网| 四虎必出精品亚洲高清|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华|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观看在线|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 亚洲人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人妻av伦理|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香蕉网| 亚洲av最新在线网址|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美女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mv| 香蕉视频亚洲一级|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伊人久久大杳蕉|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资源在线|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麻豆|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网址| 久久乐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 |